在创新全球化的今天,社会各界已形成这样的共识:文化是明天的经济,经济竞争的实质就是文化的竞争。推动高质量发展涉及诸多方面,能否培育良好的创新文化是重要基础。培育创新文化的过程,其实也是社会公众普遍了解科学、提高科学文化素养的过程。因此,只有让创新文化深入人心,才能加速科技进步,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建成世界科技强国。进入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新文化要传承发展,就要与现代社会基于知识产权制度的创新文化有机契合。
观点: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吉狄马加,擅长用优美的诗歌记录和传扬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他也积极为倡导创新文化鼓与呼。“在全球化、网络化的时代,要使自己民族的文化仍保持活力、能保持独立传承,同时又能和别的文化进行平等的、高水平的交流和沟通,这就要让中国当代文化和传统文化有机融合起来。”吉狄马加表示,倡导创新文化和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相辅相成,我们要把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更好地提炼出来,让传统文化更具现代性,才能更好地与世界沟通交流。
在艺术领域,创新文化也引发热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钢表示,在当前音乐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喜人形势下,音乐产业也面临新的挑战、新的机遇。音乐工作者不应回避矛盾,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历史责任感完成音乐产业的薪火相传,知识更新以及音乐理论、创作和表演的更新换代。要在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及音乐教育工作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尊重文化作品版权,营造健康有序的音乐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谢国明认为,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高度、从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和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倡导创新文化的意义。“知识产权保护,总体上是一个外来概念。我们既以开放包容的胸怀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要积极吸收消化外来优秀文化,为我所用。”谢国明表示,大力弘扬“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不仅有助于营造公平竞争、诚信经营、创新发展的市场经营环境,也有助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发展中国特色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